国产一级中文字幕|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|国产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|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

<center id="ia4iy"></center>
<strike id="ia4iy"><kbd id="ia4iy"></kbd></strike>
  • <li id="ia4iy"><dd id="ia4iy"></dd></li>
    <menu id="ia4iy"></menu>
  • <strike id="ia4iy"><code id="ia4iy"></code></strike>
  • <abbr id="ia4iy"></abbr>
  • <delect id="ia4iy"></delect>
  • 潮劇 何以“潮”
    發(fā)布日期 : 2023-07-30 09:44:46 文章來源 : 潮州+ 潮州日報客戶端

    開門煩七事,世上還需戲。潮劇何以“潮”?說來話長。戲劇是既往潮人大苦中的大樂。每逢鄉(xiāng)里的社日廟會,演戲一酬神來二娛人,是禮儀、也是民俗???,潮劇的戲目鋪排多滂沛,人道是:“唐三千,宋八百”:明清雜劇更多。正月初九陳厝(村)的《六國大封相》,十二日劉隴的《秦瓊救李淵》,十五十六一直排到月尾,上洲的《昭君和番》,下塘的《韓文公凍雪》……正月農(nóng)閑,各村大“鬧熱”吉日不同,成就了農(nóng)人的“戲劇綜藝嘉年華”。三舅四姑七大姨,正好借此機會走走親戚聯(lián)絡感情。有戲班來村演出的日子,鄉(xiāng)人黃昏時早就煮好了白米飯,各家派小孩拿著板凳去戲場“鎮(zhèn)”座位。瞧吧:鬧釵、鬧開封,鬧江州,男愛“三鬧”呼“給力”;李三娘,黃五娘,蘇六娘,女子迷的是 “三五六”!戲棚上的出將入相,演活了亂哄哄走馬燈的廿四史;生旦凈末,唱出了老百姓最好懂的忠孝仁義十三經(jīng)。

    潮劇《荔鏡記》


    走在潮州的街巷,你隨便找一位老阿姨問問,十人中定然有四五個人會瑯瑯上口地吟唱出敷陳潮劇戲目的經(jīng)典歌冊《百屏燈》:打從“頭屏董卓鳳儀亭”,一口氣唱到“百屏拜壽郭子儀”。此外,民間尚有《百屏燈續(xù)唱》《百花名》《百鳥名》等三四本歌冊,各各登錄了另外幾組“百戲”的芳名。

    潮劇,對于一代又一代的潮人來說,是精神寄托的峻偉高山,是仰望星空的皎好月色,是喜慶時的熱歌,是憂傷時的嗚咽與傾訴。能完整暢達地吟誦一出出歆慕的劇名,不啻于品讀草根版的《唐詩三百首》,此種文化享受,特殊,高級!

    潮劇的臍帶聯(lián)著宋元時期的南戲。專家評說潮劇的鮮明風格是“輕婉”。五百里潮汕背嶺面海,山青水綠,吹面不寒蕉橘風;人物雋秀,紅爐砂鍋茶湯滾。唱出來的戲,除了婉、輕,還不就是輕、婉?

    據(jù)考究,潮劇的音樂源自古老的宋元古樂,后來又加入不少地方“佐料”。說起樂器三大件, “文家伙”為二弦、笛子和揚琴,吹奏時簫弦繁促,清音雜糅,其聲流而不滯,翩綿飄邈;“武家伙”是大鼓、深波(一種潮地特有的大銅鑼)和蘇鑼,大鼓一擊,雷奮電奔,縱橫絡繹,賽似龍?zhí)恫L,沙場點兵。當然,好鞍為的獻好馬。音樂好,更須服務于精彩的劇本和唱詞。

    潮劇有許多經(jīng)典的演出本,文學性都挺強。瞧,它的道白多鮮活,貨郎李老三,開場自白為“肩頭當米甕,終日走四方”,灑脫幽默。而癡情男陳三上黃五娘繡樓故意端一盆洗臉水放于地板上,笑道“請阿娘俯就”,“俯就”語帶雙關,心上人懂的,觀眾也會心一笑。至若戲文的雅俗共賞,句句可圈可點。你瞧,呂蒙正慨嘆窮境“風掃地,月點燈”;楊五郎削發(fā)自言“飄然云水成孤僧”;蘇六娘的媽咪心疼寶貝閨女,唱的是“我明知兒比蓮子心更苦,又怎知母比青梅淚更酸?”潮州女劉明珠,跋涉千里來到天津衛(wèi)楓樹坡,見到了埋葬冤死父親的孤墳,哭唱 “荻白草黃楓染血,疏星冷月照墳臺”,凄美之詞配上如泣如訴的“活五曲”,鳥添翼,花疊錦,越發(fā)的蕩氣回腸了。

    潮劇重的是動作虛擬化、表演程式化。三四人可頂千軍萬馬,七八步如跨六府五都。開門閉門,不見門;上樓下樓,哪用梯?你看《桃花過渡》的艄公,下船,解纜,拋錨,架跳板,行船,純以舞蹈表現(xiàn);眼神顧盼流輝,似乎對著一色水天。記得劉海粟先生說過:他在國外看過德國席勒名劇《威廉·退爾》,用滑輪索引真船上臺,木槳里灌水銀來制造濤聲。天啊,想像空間受到捆綁,太仿真反而覺得不真。中西藝術風格迥然有異,優(yōu)劣任君自判罷。

    潮汕各地社區(qū)村落,總有供男人喝茶拉弦的“閑間”,女子繡花聚談的繡閣。農(nóng)閑時節(jié),有時會有后生幫在里面唱《玉堂春》的王金龍:“憶三姐憐才愛貌,青樓之上兩相怡情?!碧彀。@不正是一種“聲響版”的“孔雀開屏”在放飛青春?那邊廂,或許某個女子正在繡閣里輕哼蘇三心曲:“風拍松聲儂心焦,愁人輾轉寂寞難描……”人啊人,總有其悖于常規(guī)的情理。設若當今某位公子哥奉父命奔著考取211、985功名的目標,就讀于外省著名中學,孰料卻流連于秦樓楚館,以致“床頭金盡”,學業(yè)無成,親爹不將他削成牙簽才怪;反之,平素少爺泡閑間唱王金龍,OK,小子的嗓子不賴啊。同理,好端端的女孩兒替窯姐蘇三吟愁嘆苦,荒唐;可是,練唱小曲,指不定日后還可投考縣潮劇團哩。

    正因有了忒多的草根擁躉,潮劇,才能一藤拖地,瓜瓞連綿。

    民諺云:“鋤頭畚箕筐,簫弦琵琶箏”,每個村里都有一打以上能種田、會奏樂的高手,故組建業(yè)余劇團,樂師較易覓得。至于演員,鄉(xiāng)村的票友和愛好者,該怎生調教才能上臺打得響呢?

    上山下鄉(xiāng)期間,鄙人曾在村潮劇隊呆過,略知一二。當其時,劇隊的司鼓阿伯是個參加過“紙影(粵東特有的木偶戲)班”的“戲布袋”,他教 “學徒”的“奧步”就是潮劇戲諺。比如:“花旦平肚臍;小生平胸前;老生平下額;烏面平目眉;老丑四散來?!焙唵蔚奈寰淇谠E,劃定了各行當手部動作的“法定”區(qū)位! 好個師傅,他拿一把扇子為例,講解何謂“文胸,武肚,媒肩,書臀”。只見他攥把扇子,屁股往太師椅上一坐,昂首,挺胸,凸起肚子,張臂用力猛扇肚腹?!斑@就叫狄青,楊宗保的武肚?!?nbsp;忽地,他變得陰陽怪氣,明明右手執(zhí)扇,偏偏扇向左肩,一副脅肩賣俏之態(tài),“這就是‘媒肩’”?!班l(xiāng)村的學究教書匠,常坐板凳,腰背多汗,扇扇子時頻扇臀部,這叫‘書臀’”。學徒們隨之也悟出:亮開扇面、輕搖胸前的淡定形象,不就是文雅小生講究的“文胸”么?

    戲諺如魔杖,點破了表演的竅門。一把扇子有如是學問,其余,如花旦的“射目箭(以眼傳神)”;烏衫(青衣)的“目汁(眼淚)滴”,還有各色人等的髯口、帽子、靴鞋、手絹……,如何拿捏,講究蠻多。有則武林故事,說是一個小伙子進深山拜師學武,孰料師傅卻派他干伙房活,燒火時只允用手指將一顆顆干松果接連挾著丟進灶膛。兩年后小伙子與師傅練 “對打”,雙手如附“一指禪”神功似的,出奇地峭勁有力,居然功成出師。看來,這演員憑戲諺苦學藝,道理亦然。

    我讀過陳華武的《潮劇在福建》一文,其中載有一事:

    1983年詔安南城業(yè)余潮劇團到某山區(qū)演出,劇目《李旦遇鳳嬌》中,演至李旦落難長街求乞時,臺下觀眾紛紛向臺上拋錢“施舍”。他們說,太子落難來我們鄉(xiāng)里求乞,不給錢是不對的。一連幾個鄉(xiāng)里,都是如此。

    戲情煽人之烈,竟然一至于此!遂聯(lián)想起:上世紀40年代北方某地演出歌劇《白毛女》時,觀眾席中一軍人因同情喜兒的悲慘遭遇而掏出手槍要擊殺臺上的 “黃世仁”,幸被及時制止。彼事跟此則潮劇軼聞何其相似乃爾?!督饎偨?jīng)》云:“無我相。無人相。無眾生相。無壽者相?!备=ǖ泥l(xiāng)親觀眾入戲過深,純?nèi)怀鲇诖緲愕摹皾Х鑫!毕敕?,哪里有想到:我是何時代的人,眼前面對的是演員,還是唐朝“太子”?鄉(xiāng)親們將心比心,分明有了“佛心”。

    當然,就戲劇美學的角度而言,演員演戲,觀眾觀劇,兩者皆須“入戲又出戲”,即與戲共情,同時獨持清醒理性,才是對戲劇表演和欣賞的更高一層樓。

    昔年,觀戲,仿佛讓鄉(xiāng)人上了一節(jié)節(jié)立身處世的“道德”課,“做人孬做陳世美”,“婦人應學趙五娘(蔡伯皆媳婦)”成了口口相傳的金言。

    如今,隨著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,娛樂品類的多元,潮劇觀眾日漸減少了。在商業(yè)社會意識的浸染下,以傳統(tǒng)戲劇的倫理觀規(guī)范自己的做人準則者,可說 “人中熊貓”般的稀罕了。戲曲美,既有安如磐石的歷史穩(wěn)定性,又有游魚隨水的時代可變性吧?很多傳統(tǒng)古裝潮劇,盡管唱腔優(yōu)美、武打精彩,但劇情總脫不了舊框框,要么“奸妃亂國、忠臣勤王”,要么“寒士富女、終成佳偶”,把人看厭了。潮劇,你該“潮”起來啦!少點迂腐方巾氣,多些人文新觀念,才有可能符合一代代 “小年輕”的審美趣味。

    就拿多集傳統(tǒng)潮劇《紅鬃烈馬》來說。以前的觀眾看到薛平貴從軍之后被西涼國王招為駙馬,點贊其一路做到皇帝的奮斗史;看到苦守十八年寒窯的王寶釧與薛郎重聚,榮踞“東宮”寶座,嘆一聲“善有善報”。如今,有著新思想的觀眾看了卻另有一番感受。須知道,風摧樹折,“泰來否極”。誰也沒料到 “喜臨門”后的第十八天,苦姐王寶釧竟黯然離世了!說不定,期望與現(xiàn)實的巨大反差,貧賤夫妻與陌生“帝后”的恍若隔世,幕燕籠鶯、屈倨錯雜的尷尬處境,使王寶釧生趣消弭,遂致心身“雪崩”。如果有劇作家甩開老戲前面橋段,濃縮劇情,僅以終局“十八日PK十八年”為中心,圍繞薛平貴、王寶釧與“西宮”代戰(zhàn)公主的婚姻矛盾和思想沖突鋪開情節(jié),寫出王寶釧心靈深處的人性掙扎與呼聲,那該是多么直逼人心、令人顫栗的一部悲劇啊,我期待著。

    著名戲劇家田漢先生,乃潮劇之超級知音。他詩詠潮?。骸胺ㄇ迷鴤骱?,說的就是潮劇在東南亞的深遠影響。卓別林在馬來亞觀過潮劇評價甚高;柬埔寨人對潮劇倍感親切,因為當?shù)亍鞍退_戲”的原種就是潮??;新加坡戲曲學院少年班參加柏林國際兒童節(jié)、演出潮劇《刺梁冀》……此類軼事新聞,所見多有。

    從曼谷來中國旅游的表姐,與我談到泰國的潮劇。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,由于潮汕籍華人第四、五代多已入了泰籍,不少人聽得懂卻講不了潮州話,泰國的潮劇觀眾銳減。潮劇,或固守來自中國原鄉(xiāng)藝術傳統(tǒng);或走變革之路,視潮劇如“桃樹砧木”,再嫁接上泰語的“杏枝接穗”,將之培育成一棵新“杏桃”,讓其繁衍下去。80年代初,革新版“泰語潮劇”《包公鍘侄》首演,電視臺連播多周;紀念曼谷建都200周年慶祝活動時此劇也曾公演。90年代末,又有泰語潮劇《大禹治水》和《趙云救阿斗》閃亮走進了多家大學校園,并在曼谷及各府演出。

    我問道: 穿西裝戴瓜皮帽,行嗎?表姐笑道:新聲古調,大受歡迎哩。聽說京劇、越劇都有過將傳統(tǒng)劇目翻譯成英語歌唱、念白的試驗;意大利歌劇,翻譯成多國語言演出,也行得通啊。我一想,碰撞和融匯,或者真能讓文化藝術產(chǎn)生美妙的“化合反應”。當然,泰語潮劇這棵新“杏桃”,還得繼續(xù)費神侍弄,才能長得更加生猛。

    泰語潮劇,新;更有新事在前頭。近年,中國國內(nèi)的不少戲曲院團推出線上演出,還以科技手段構建出一個新的虛擬空間“元宇宙”,后期制作中,演員被制成全方位多角度都能觀賞的“數(shù)智人”,能與進入此空間的觀眾對話。

    試想想,若進入潮劇“元宇宙”中,觀《荔鏡記》,觀者自會體驗“明朝帥哥”陳三苦戀黃五娘的纏綿之情;或者,在磨銅鏡時突發(fā)奇思,以“廿二世紀未來人”的身份,“自將磨洗認前朝”,與“數(shù)智人”一起評鑒“以前”二十一世紀潮劇的雅韻朱弦、甘辛得失……

    那時際,我又該如何品咂潮劇的種種況味呢?


    作者|陳放

    編輯|郭洵汐

    審核|龐磊成





    人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