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鳳凰山寫詩
□?劉妍

四月的鳳凰山,仙氣飄飄。在叢林之間左突右拐,緩緩前行,竟未察覺這是上坡。車窗外,路兩旁,山腳、山頭,一株株并不高大威猛的茶樹,在向我招手,在向我微笑。仲春了,茶樹葉仿佛昨夜剛出生的,翠綠翠綠,綠得令看者心里有些慌。綠油油,嬌滴滴,滿眼的“綠”,下一秒似乎要流淌成河。
賞心悅目的綠,仿佛是前世的穿越,又好像積攢了百年。翠得養(yǎng)眼,翠得活潑,翠得深沉。綠是四月鳳凰山的標配。各式各樣的綠,巧心思爭奇斗“艷”,各有各絕招。哪一片茶樹葉能成功突圍,進入茶姑的法眼,便可順利快速完成輪回。轉(zhuǎn)世還得修身。修身容易,修心不易,悟得禪道,通透豁達,走彎路,交學(xué)費是人生的必修課。此時不修,必要補課。不知不覺到達天池附近,烏崠村牌坊矗立在荒郊野嶺,多少有些驚喜。雕龍畫鳳的牌坊,五顏六色的彩雕,訴說著人間故事。口耳相傳的故事,有你我他的影子,有甲乙丙丁的痕跡。
烏崠村沿著山崖而修建,蜿蜒曲折。即便是老司機,如果不熟悉地形,不自覺感覺有壓力。一不留神,拐角處竄出一輛車。上下眼皮不經(jīng)意再次邂逅,會車時剎不住。烏崠村的村民忒豪邁,目之所及,兩旁的樓房,高聳入云,直插云霄。司機小心翼翼地離開烏崠村,冷不丁冒了一句,幸虧沒帶父母上山,要不會被罵慘的。我站在山腳回望,一棟棟樓房的烏崠村,架在一團云顛,神秘且莫測。這是鳳凰山的詩意。

一年之計在于春。對于世代生活于鳳凰山的茶農(nóng)而言,春天對于他們是一年中的關(guān)鍵,決定著他們一年的收成。如果說太陽給了光輝,那么土地就是承受光輝的“接盤俠”。萬事萬物皆緣于大地。仙霧飄逸的山里,蟄伏了整整一個冬天的茶樹,不約而同地被蟲鳴鳥叫喚醒。無邊的春色,連綿起伏的碧波,天地皆春心蕩漾。甲辰龍年初三,烏崠村的鄭嫂早起到了福建。福建雖說是外省,但距離比去省城廣州近多了。大過年的,鄭嫂要去看望她家外省的親戚。她與親戚之間并沒有血緣關(guān)系。一年又一年的春茶采摘,她和“親戚”之間的默契和情感早已升華,超過都市里互不往來的“親戚”情分。給茶姑、茶嫂拜年,重在聯(lián)絡(luò)感情。人心是肉長的,情感是堆積的,愛與誠是一頓飯一頓飯吃出來的。道理雖淺顯,不少人易忽略。或是走著走著就忘了。鄭嫂的姑婆在她記事時說的話,她一直記在心里。姑婆早已定居港島多年。倆人走動少了,可心里還惦記著對方。歲月無情,人人面前平等。姑婆的容貌、體型、習(xí)慣、想法變了許多,唯一不變的是鄉(xiāng)情。姑婆每日不可缺少單叢茶。一日三泡,風(fēng)雨不改。一次手術(shù)清醒后,表舅問母親需要什么?姑婆有氣無力地說,茶,蜜蘭香味。姑婆對單叢茶深入骨髓地愛,表露無遺。她對茶湯要求極高,色香味俱全。鄭嫂深知姑婆心意,每次春茶最后一道烘焙工序結(jié)束后,快遞四斤到香港。香型白葉、蜜蘭香、鴨屎香、八仙各一斤。十年如是??萍既招略庐?,人與人之間的情誼,在茶多酚的作用下越發(fā)濃郁。

翻過山,山的那一邊是水庫。當?shù)厝酥嘎?,半山腰有著名的“宋種”。老話說,“不看宋種,枉來鳳凰?!焙闷嫘尿?qū)使下,我們把車停到了古廟旁,順石階而上。圍起的園子里的茶樹不高,株株胸口有銘牌,有名有姓。二維碼掃一掃,每株茶樹前世今身,原形畢露,一目了然。這株百歲了,那株三百歲了。別看樹與樹之間不說話,樹鄰居的底細可是一清二楚。穿梭茶樹之間,遠眺遞增的茶樹層,受限于人的身高,頸部又酸又痛。當?shù)厝藘?nèi)秀勤勞。正月前,已經(jīng)逐一為樹松筋骨除草,添衣保暖,“酒水”管夠。每株茶樹表面有數(shù)層柔軟松弛的黃土。茶樹享受著星級服務(wù)。茶農(nóng)說,通過土的置換,給樹添肥力,激活其內(nèi)生的動力。茶園中的茶樹,歲數(shù)不等,大小不一,細活、慢活相差無幾。大庵村村民口中的宋種是一株老樹。樹種為黃枝香,樹齡超過600年,樹高7.21米,樹冠7.5×7米,源自宋朝的古樹種。與日月爭輝的老樹被保護得妥妥的,藩籬圍著,內(nèi)預(yù)留采摘時的空間。一棵樹活了600多年,有點讓人吃驚。通常一棵茶樹樹齡在50-60年間,相當于人的一輩子。如此便是活了人的六輩子。六世的輪回,老茶樹什么風(fēng)雨沒見過?
正如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中所描述好茶產(chǎn)地如茶寶盆那般。鳳凰山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,常年霧氣縈繞,有助于茶葉生長。除了鳳凰鎮(zhèn),這樣的茶鎮(zhèn)沿著山的余脈約有五個。汲取天地日月之精華,茶樹茶葉是其一。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茶文化始于唐,盛于宋。宋代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發(fā)展的巔峰時期。既然是高峰,就有高不可攀的氣勢,鐵一般的事實理由。古今中外的學(xué)者對宋文化推崇備至。如陳寅恪對宋代文化有過這樣的評價:“天水一朝之文化,竟為我民族遺留之瑰寶?!薄叭A夏民族之文化,歷數(shù)千載之演進,而造極于趙宋之世?!狈▏鴿h學(xué)家謝和耐:“13世紀的中國在近代化方面進展顯著,比如其獨特的貨幣經(jīng)濟、紙幣、流通證券,其高度發(fā)達的茶葉和鹽業(yè)企業(yè)?!薄霸谏鐣?、藝術(shù)、娛樂、制度和技術(shù)諸領(lǐng)域,中國宋朝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?!彼未坏_立中國上品茶的標準和內(nèi)涵,還建立了以建安北苑官焙為代表的貢茶制度?;盍?00余年的鳳凰山大庵宋種便是最好的佐證,它在鳳凰山寫詩,知曉山的詩意詩情和詩心。
編輯|郭洵汐
審核|詹樹鴻
- 李強簽署國務(wù)院令 公布《國務(wù)院關(guān)于修改〈全國年節(jié)及紀念日放假辦法〉的決定》
- 重磅!住房交易稅收新政來了!
- “進度條”刷新!粵東城際鐵路潮州段首榀箱梁成功架設(shè)
- 聚焦“百千萬工程”| 潮安區(qū)萬峰林場望京坪村:黨群合力齊上陣 繪就鄉(xiāng)村新圖景
- 守護“打工人”健康!職業(yè)健康知識宣傳走進潮安區(qū)鳳塘鎮(zhèn)盛戶村
- 【潮州】利好來了!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條件大幅放寬!
- 探尋潮州茶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“新密碼”!潮州文化大學(xué)堂“品‘潮’尋蹤”第七期活動舉行
- 全國考核優(yōu)秀等次!為潮州的他們,點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