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天白日一樓臺 萬里江聲動地來
——潮州韓江樓瑣談
□?陳賢武
韓江樓,在金山北閣。雍正《海陽縣志·地集·寺觀》:
長壽庵,在城北金山之麓,鳳城驛之東,石壁鐫“青天白日”四字,旁鐫“即武當(dāng)”三字,上祀玄帝像。……順治癸巳(1653)變,毀。丁酉(1657),官紳同建,興蓋一樓,知府吳穎顏以“獨秀”,取金山舊志“獨秀峰”也;海陽令張璥題曰“永清閣”。毀于風(fēng)雨。黃岡協(xié)鎮(zhèn)吳啟鎮(zhèn)倡募重建。
光緒《海陽縣志·古跡略一》:
北閣,在金山東,有石跨城,特峙河干。明嘉靖中,巡道江匯鐫“青天白日”四字于其上。國朝順治間建閣??滴踔?,知縣顏敏文又鐫“砥柱”二字于閣后。閣舊懸佛燈,江船往來,掩映如畫,為郡城八景之一。乾隆中,巡道康基田葺之,名“韓江樓”。其下為“長壽庵”。亭有石級回環(huán),幽深如洞,上通杰閣,游客多來登覽焉。光緒十三年(1887)知府朱丙壽重修。
北閣楊中龍詩刻拓片 洪旭勤 拓
綜合上述及清代林大川《韓江記》卷三等之記載,北閣是金山山脈延伸到韓江而形成的景觀,于明清開辟興建。由韓江往上景點有:回瀾石,石頂建有回瀾亭,石如龜頭狀的小山腳插入江中,其走勢幾與江岸成直角(1950年代因拓路而炸去),江流至此受阻,形成湍急的洄流并發(fā)出轟然的濤聲,因而石磯上的石、亭,才有“回瀾”之稱,人立其上,會感覺到江聲猶如自足底奔迸而出,誠如《韓江記》所言:“迴瀾亭,架迴瀾石頂,俯視江流,高出林杪(樹梢),為江山最勝處。亭上多有石刻……姚竹園之‘折地河聲奔足底,脫天峰影落城頭’一聯(lián),真杰作也?!笔覟殚L壽庵,供奉關(guān)帝。出庵折入一天門,沿臺階而上是大佛殿,左折即韓江樓。再上為北閣,中祀真武帝君,清“順治間建閣石上,佶然以清恒,若別一壇宇”。(順治《潮州府志·山川部》)從庵至閣,皆依山傍水而建,有石階沿山而上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(xué)圖書館資料庫藏有一張拍攝于1913-1923年間照片,標(biāo)題是:伸入江邊的峭壁(Cliff?into?a?river),照片上有一行字:No.28潮州八景??北閣佛燈。照片還附著一段英文說明描述,大意是:“金山下面有一條東北流向的江,這個角度能看到一些篷船行駛在江面上。沒有碼頭,取而代之的是延伸出來的峭壁??梢钥吹角捅谏弦粋€建筑的一部分,大樹長到江邊,一道樓梯一直延伸到崖頂”,客觀描述了當(dāng)時的狀況。
從《縣志》及《韓江記》記載可知,“韓江樓,康基田建”??祷铮?728-1813),山西興縣人,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任潮州通判,三十八年擢廉州知府,四十一年任惠潮嘉道,四十三年轉(zhuǎn)河南懷慶府,官至江寧布政使,太仆寺少卿銜。韓江樓是以清順治間知府吳穎所興建獨秀樓而重修的,對此清人張九鉞《韓江樓記》有言:“長壽庵者舊有小樓,窗楹狹隘,大樹交翳(遮蔽)其前。觀察康公蒞止,喟然嘆曰:‘是烏足收江山之勝!’捐俸,購大木拓而新之?!唬骸且嗣n江樓?!钡档琅_此舉不過恢復(fù)“韓江樓”之舊名,而不是重新命名的。在明代先賢林熙春的《請陸太尊韓江樓落成》文中:“第此樓之因陋因頹,曾誰人而美輪美奐。幸逢名碩,久政通而人和;爰拓弘規(guī),復(fù)修廢而舉墜?!标懱鸺搓懙?,崇德(今屬浙江桐鄉(xiāng))人,明萬歷四十二年(1614)任潮州知府,四十六年升惠潮分巡道。太尊為知府之尊稱,則此樓是在林熙春主持下重修于萬歷四十二年至四十六年之間,其創(chuàng)建時間應(yīng)可再上溯,得有待資料補(bǔ)充??芍遍w開辟成景觀是在明代中期。
康基田重建的韓江樓是相當(dāng)有氣勢的,清·張九鉞《韓江樓記》說:“購大木拓而新之,跨庵脊,高踞樹上。后為堂前出月臺,飛臨峰,足支胡床(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),倚隱囊(供人倚憑的靠枕﹑靠褥之類)以延眺。于是山之修眉連蜷(如長眉一樣呈現(xiàn)出一種彎曲的狀態(tài))者,若可擷以手;江之文錦瀠漪(江水色彩斑斕且不斷回旋)者,若可濯以足;潭之渟(tíng)膏蓄黛(水像膏汁一樣匯聚無波)者,若可掬以掌。風(fēng)帆沙鳥,寺塔村市,若可張為圖而置之座?!瓨俏鳌嗵彀兹铡?,巖首冠以亭曰‘回瀾’”,還通過“架飛閣曲折通焉。行者入乎云中,驟至亭,若踏巨鰲背,濆(pēn?bèi,水波涌起)江濤,動駭心目,徐而安之。亭后石壁,玲瓏畢露,疏花藤竹穿嵌筋骨中。城之緣金山頂而上者,薜荔(植物名,常綠藤本)衣焉。如青玉屏環(huán)擁,令人不復(fù)思游鳳凰臺?!毕特S間“毀于老榕,危甚,客無敢登者?!保ā俄n江記》)后屢有重修,因高樓臨江渚,可見江水奔流不息,兩岸風(fēng)光盡收眼底,令登臨者心曠神怡,“絕勝岳陽無此偉”,才有“何年樓建今修又”(饒鍔《登韓江樓》)。到光緒年間樓上還奉祀清代潮州知府吳府公吳均。
對于樓之壯觀,我們通過遴選前人的詩歌來感受一下:
登韓江樓
清·周祚亨
榕樹盤礬古,崇樓壓梵宮。平臨山在下,飛跨石當(dāng)中。
逝水容歸海。輕帆任轉(zhuǎn)風(fēng)。不關(guān)身世慮,沙鳧與人同。
韓江樓題壁
清·宋湘
十丈扶云石,三盤俯水樓。時常千樹雨,日夜一江流。
有客來吹笛,看山不轉(zhuǎn)頭。獨憐僧茗意,留嘯海天秋。
韓江樓
清·楊中龍
青天白日一樓臺,萬里江聲動地來。
石壓城根森欲折,波翻坤軸劃爭回。
觚稜直上榕陰鎖,畫檻危連鳳堞開。
那得昌黎今尚在,南珠簸弄看沿洄。
后歷水火兵燹,景觀無存,“北閣佛燈”只傳為美談。1985年,市文化古城保護(hù)建設(shè)委員會辦公室主持重建北閣佛燈新景區(qū),使之重?zé)ǚ既A。其中進(jìn)門有一小徑直通韓江樓,樓左邊有回瀾亭,作為整組樓閣主體建筑之一,樓面闊三間,高二層,為硬山頂,上作觀賞之用,下供關(guān)羽、關(guān)平、周倉塑像。由漢學(xué)大家饒宗頤先生于1989年重書樓匾(款作“歲在己巳,邑人饒宗頤”)并聯(lián):“忠貞亙?nèi)f古而有光,何用別求白日;義勇垂兩間于不泯,即此便是青天?!卑?,《韓江記》:“古長壽寺(即長壽庵),在回瀾石右,北閣下層也,供關(guān)帝。中懸方豐炎一聯(lián)……”
今日韓江樓。
饒先生重書時未知會不會想起16歲登臨時,曾在1932年5月13日出版的《壬社月刊》第三期留下的《韓江樓》五律:“舊構(gòu)動新日,樓新景亦新。眼前皆畫稿,堞上有游人。云斷山浮白,雨添水漲春。蒼茫煙樹處,聞?wù)f是東津?!痹娭杏挟嫞隋谒?,可算韓江樓的佳話。
順便說一句,饒公重書“韓江樓”是以工整有法度的隸書,結(jié)體挺拔,拙中帶巧;書“浪西樓”(款作“壬午選堂題”)以隸書參行草筆意為之,恣肆一點,或許是對這二個樓名的一種態(tài)度否?此屬臆測,一粲。
來源|潮州日報
編輯|郭洵汐
審核|龐磊成
- 李強(qiáng)簽署國務(wù)院令 公布《國務(wù)院關(guān)于修改〈全國年節(jié)及紀(jì)念日放假辦法〉的決定》
- 重磅!住房交易稅收新政來了!
- “進(jìn)度條”刷新!粵東城際鐵路潮州段首榀箱梁成功架設(shè)
- 聚焦“百千萬工程”| 潮安區(qū)萬峰林場望京坪村:黨群合力齊上陣 繪就鄉(xiāng)村新圖景
- 守護(hù)“打工人”健康!職業(yè)健康知識宣傳走進(jìn)潮安區(qū)鳳塘鎮(zhèn)盛戶村
- 【潮州】利好來了!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(bǔ)貼條件大幅放寬!
- 探尋潮州茶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“新密碼”!潮州文化大學(xué)堂“品‘潮’尋蹤”第七期活動舉行
- 全國考核優(yōu)秀等次!為潮州的他們,點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