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劇作家的另副筆墨
李英群
如果不是因為家庭經(jīng)濟困難,沈湘渠會像所有讀書人一樣,從小學、中學到大學一路讀下去。他愛讀書,是有家學淵源的,但現(xiàn)實不容他平靜地再坐在書齋里,母親無法供他讀書了。于是,1959年,正讀初中的沈湘渠瞞著母親,到汕頭報考有助學金的戲曲學校的表演專業(yè)。
如果不是因為學習不得法倒了嗓,沈湘渠會成為一名潮劇好小生演員,當然,也會成為一名好編劇。只是,倒嗓這事更堅定并加速他走“靠寫字賺食”(他母親語)之路。
1963年他從戲校畢業(yè),被安排在廣東潮劇院當演員,他知道“無聲戲仔”當演員不可能長久,更難有大作為。1965年他考取了中山大學中文函授班,另辟蹊徑走他的大學之路,為日后走“靠寫字賺食”打基礎。
后來,潮劇院取消建制,他被分配到汕頭電力廠當工人。1978年,潮劇院恢復活動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各門類的人才都青黃不接,尤其是編劇,急需新鮮血液,老編劇魏啟光和謝吟先生一致向領導推薦:把沈湘渠調來當編劇。領導問:他寫過什么劇本?回答是未有。但老編劇語氣堅決地說:調他來肯定沒錯。
其實,沈湘渠在電廠當工人期間,曾與人合作過兩個小潮劇,并由電力公司業(yè)余劇團搬上舞臺,只是兩位老編劇都還不知道。
1978年,沈湘渠被調回廣東潮劇院藝術室任編劇,這正是他一直想干的文字工作。
1980年,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在廣州舉辦了一個編劇講習會,為期40天,我和沈湘渠都參加了,住在同一個宿舍。40天的日夜相處,我終于明白謝吟和魏啟光兩位著名老劇作家為何未見沈湘渠的作品,就認為他是個編劇的料,極力向領導推薦的原因了。湘渠年紀不大卻閱讀甚廣,閱世頗深。他讀了許多中外名著,那些作品我也幾乎都讀過,他還喜歡地方文化,熟悉地方方言,更讓我驚異的是他對世態(tài)人情的感受比同齡人深刻得多,也許因為他幼年時父親不幸離世,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生活,使這孩子早熟,他熟悉鄉(xiāng)下百姓的生活,對窮苦人有一顆同情心。他告訴我,剛調進潮劇院任編劇,魏啟光先生讓他試寫幾句潮劇唱詞看看,他寫了,魏先生讀后說:“沒有一句像潮劇唱詞,不過,你會成功的,因為你絕世行孝你母親”。
沒一句像潮劇唱詞,指的是缺乏潮味,這是方言地區(qū)文學青年的通病。但魏先生竟然用他的至孝來鑒定他會成為一名好編劇,這令我佩服不已,魏先生真是世事洞明,百善孝為先,沒有一顆善良之心,怎能寫出人間的真善美?
結束了在廣州的學習,他回他的汕頭,我回我的潮州。從這時開始,他以每年一至兩部劇作的速度,或創(chuàng)作,或改編,長的,短的,古裝的,現(xiàn)代的,或獨立完成,或與人合作,作品頻頻問世,并都被搬上舞臺,這簡直是在拼命!別以為他一味圖快,為了攀自己的新高峰,他用“十年磨一戲”的工夫創(chuàng)作頌揚文天祥的《終南魂》,花了整整8年時間。
他成功了,他的作品獲多種獎項;他成功了,他的作品廣受歡迎。他成功了,也愉快地退休了。
但是,他退而不休,舞弄起另一副筆墨,在報刊上,不斷見到他說人論藝的新篇章!
他說:“我既編寫劇本,同時不避淺陋,撰文談藝論戲說人,探索本劇種興隆發(fā)展之道。初是職責所在,后是興之所至,一發(fā)而不可收拾,甚至退休也是退而不休”。
謝謝老沈的退而不休,才使我們讀到這些有味有益的文章。他寫人談藝別具一格:寫人,不同于記者或作家所寫身世經(jīng)歷;談藝,不同于評論家,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條分縷析。他筆下是他日夕相處的同行師友,是潮劇輝煌十年的風云人物,有編劇、作曲、導演、舞美、演員,我看只有他這位當過演員又任過編劇的人敢于觸及。
他寫人往細處挖,選取最能表現(xiàn)人物個性的細節(jié);他說藝,往深處掘,挑出其最鮮明的特點。魏啟光先生是新時期成就最高、最受歡迎的編劇,他的作品最具潮味,他極力主張潮劇唱詞道白要用地道方言,老沈沒展開論述,更沒苦苦探索,他寫一個細節(jié),魏老說哪個觀眾帶本字典來看戲?一句話就鮮明地表現(xiàn)了魏老的藝術觀。
同樣的例子,也出現(xiàn)在舞美設計師老洪身上,這位民國時期杭州藝專的高才生到劇團搞舞美,絕對明白自己是綠葉。老沈同樣沒展開分析,而是舉一個例。一次劇團到鄉(xiāng)下演出,票價三角錢,一位農(nóng)民看完戲高興地說:“今晚這出戲,三角錢,光看布景就值二角錢”。這當然是在夸布景美,老洪聽后卻深感失敗。這例子,老藝術家的人品藝品都鮮明地表現(xiàn)出來了。
被譽為國寶的洪妙,在潮汕的知名度,遠超出自潮汕的華人僑商和漢學泰斗,真正是婦幼皆知。他塑造的《楊令婆辯本》中的楊令婆,《蘇六娘》中的乳娘,《婦女代表》中的江母,深入人心,成為經(jīng)典。他最大的特點是從生活中來,其唱念與表演,多從觀察生活中潮汕婦女的行為舉止加以美化而來。他獨特的老旦臺步,是觀察他纏足祖母走路的姿勢所得,這可寫一長篇論文,但老沈只舉一例:演現(xiàn)代戲《婦女代表》時,扮演婦女代表青年演員是學閨門旦的,擔心自己演不好現(xiàn)代婦女,洪妙讓她別擔心,到鄉(xiāng)下時,多觀察婦女的舉動,合適的動作就拿來用。后來,果然演成功了。
沈湘渠的這些文章,不是嚴格意義的論文,也不像作家筆下的純散文。但是,不管論文散文,只要有味有益,就是好文。
編輯|張澤慧
審核|詹樹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