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正面謳歌和塑造英雄的作品
□ 吳義勤
王國梁的《滄海英雄》確實是對于今天的時代特別具有意義的一本書。這本書是一部現(xiàn)實主義作品,它寫的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海戰(zhàn)事件,但是其實是現(xiàn)在所提倡的現(xiàn)實主義作品,也是踐行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“四個謳歌”指示精神的一部作品。因為總書記提出,作家、文學要謳歌黨,謳歌祖國,謳歌人民,謳歌英雄,我想這部作品就是“四個謳歌”成功的示范和藝術實踐。確實是有溫度,有情懷,有感染力,充滿正能量的一部作品。我想這部作品對于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是非常有意義的。
另一方面,我覺得這部作品,其實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,對于文學作家如何表現(xiàn)英雄,如何書寫英雄,也有很重要的啟示意義。因為我們這些年在文學作品里面有一些不良的傾向,對于英雄,戲說英雄,解構英雄,是歷史虛無主義非常重要的表現(xiàn)特征。但是我覺得像《滄海英雄》這種正面地謳歌和塑造英雄的作品,應該說對于那些不良思潮是一種有力的反擊。有的時候,我們反對歷史虛無主義,不能僅僅靠喊口號去批判,而應該要靠我們正面的作品來說話,怎么去塑造英雄?這部作品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。
我認為這部作品在文學上是非常成功的,給我們塑造了麥賢得這樣一個英雄的形象。這個英雄是立體的,有血有肉的一個形象。我們講,他是一個真正的文學形象。有的時候我們講英雄,英雄可能容易被抽象化,容易被概念化和符號化。但是我覺得這部長篇作品,王國梁先生給我們還原了、建構了一個多面的,多維的,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。因此這部作品我看到麥賢得英雄的成長史,一方面寫了麥賢得是如何成為一個英雄的,在這個作品里還花了很大的篇幅,從漁村開始,從海灣那邊的生活開始寫起。然后就是主體的八六海戰(zhàn)的場面,描寫得非常驚心動魄。正面描寫海戰(zhàn),其實我們這些年已經看得不多了,喚起了我們對那個時代的那種非常好的歷史的記憶。有的時候,這種戰(zhàn)爭的場面,確實是激動人心的,這種英雄的壯舉,頭部中彈之后,還能夠在機位上堅持戰(zhàn)斗三個多小時,這個沒有一種毅力和意志是做不到的,這一點顯得非常重要。
這部塑造麥賢得的書,塑造了他成為英雄之后,如何回歸普通生活的過程。實際上這部作品是寫三個過程,一個是成長為英雄的過程,第二是成為英雄的過程,再有一個是英雄之后的生活,那是更漫長的生活。他怎么成為一個英雄,成為一個普通人,進入普通人的平凡生活,這個可以說是平凡中見偉大,不是過去寫英雄作品高大全式的處理方式,也沒有拔高他,而是把他的生活中酸甜苦辣,喜怒哀樂,在這里有一個充分的,細節(jié)化的,生活化的,日?;谋磉_,這樣就使得這個人物非常飽滿,非常豐滿。他既是一個英雄,又是一個人,他的英雄的氣概,氣質,是通過他頻繁的生活里面體現(xiàn)出來的。因此我想,這個是體現(xiàn)了我們作家一種文學性的追求。我們文學作品,對象本身的價值不是文學價值,有時候我們說英雄,英雄轉換成文學,需要作家的眼光、能力,需要作家的構思。因此我想,在這個方面,麥賢得形象應該說是這部作品巨大的文學成就。同時作品還塑造了一系列圍繞著麥賢得的一些人物形象。這些人物也都很有文學性。比如說他的妻子李玉枝,一個英雄背后的人,家人。其實他的那種生活,他的復雜性可能不是英雄兩個字所能概括的,這里面的酸甜苦辣可能常人不能理解。越是英雄,背后支撐他的可能是很多人,甚至是矛盾、痛苦,有很多很多東西。在這方面,對于李玉枝,對于麥賢得背后的家人的書寫,這些刻畫從側面也豐富了麥賢得的形象,也增添了這個作品的文學性,我想這是我要講的第二個方面的感受。
第三個方面的感受,這個作品它的文學的追求、韻味是多元的。一個是它的語言非常有特色。一方面具有時代氣息,從麥賢得成長為英雄那個時代,上世紀80年代那個時代,到今天這個時代,不同的時代,他的生活、價值觀的變化,在語言上體現(xiàn)出來,作品的語言跟人物的性格是非常切合的。
再有一個,非常重要,這個語言有地方色彩。廣東漁村的地域文化色彩,也是這個作品文學性非常重要的元素。特別是一開始的趕海、漁船、漁家生活,這些東西也使得整個作品有張有弛,這些很靜態(tài)的、舒緩的生活的描寫,還有后面激烈的戰(zhàn)爭場面、英雄場面的描寫,本身構成一種藝術上的張力。這也是很有地方色彩、地方風情、地方日常生活的描繪,一方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,另外一方面,對于作品的藝術性也有貢獻。
這個作品非常重視細節(jié),很多生活細節(jié)的把握,生活場景的把握都很精彩,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,是一個非常具有可讀性的作品。從一開始進入這個作品,這個作品閱讀起來非???,進入這個作品沒有任何的障礙,情感上,包括風景描寫,包括人物,它的吸引力,吸引著我們對這個作品很快的,很有吸引力的閱讀。
總之,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、優(yōu)秀的文學作品。
編輯|張澤慧
審核|詹樹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