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鄉(xiāng)的山
□ 李英群
我鄉(xiāng)下老家的鄰居阿花姐是個熱情開朗,活力十足的人,她女兒小琳在廣梅汕客運列車當列車長。那天放假回家,跟母親說帶她去登廬山。阿花一聽,大聲問:“乜個,叫我去看山?俺這里無山?”
座中人一聽都大笑起來,當然都笑她老土,俺家鄉(xiāng)的山怎么能與廬山比!
我沒有笑,我覺得是大家不理解阿花,從阿花那么干脆的口氣中,隱約感到此中有真意。
人們喜歡把自己生活的家鄉(xiāng)稱為“這一方山水”,說一方山水養(yǎng)一方人,有首歌曲叫《誰不說俺家鄉(xiāng)好》傳唱頗廣,內(nèi)容很簡單,就是一座座青山一片片白云,一層層梯田一片片綠。歌聲飛揚,田園豐收。家鄉(xiāng)為什么人人說好?就因為那一座座青山緊相連。我不知阿花脫口而出那一句“俺這里無山?”的反問,是不是她聽過并喜歡這首歌引起的共鳴。
我的鄉(xiāng)下老家北門約3公里處就是大脊嶺,處于蓮花山脈的余脈小北山支脈最南端,是揭陽市與潮州市的分水嶺,海拔近300米,形似一尊彌勒佛,每天踏出寨門,見到的就是它。
我從12歲到14歲,整整三年期間,每天都上山割山草回來作燃料,踏遍大脊嶺山前山后幾乎每一寸山坡地,那條上山小山路,何處彎曲何處高低,閉眼也能前行。至今,我對山草的氣息、山風的味道特別敏感,都是那三年的額外收獲。
一句話,我對這座家鄉(xiāng)的山有深深的感情。
離開家鄉(xiāng)辭別大脊嶺出來謀生,我也去過一些名山:在峨眉山金頂看云海,在廬山牯嶺游歐式別墅群,去雁門山尋訪王昭君的馬蹄印,去列寧山眺望莫斯科全景……
至少,國內(nèi)外名山登過三四十座,在電視中“登”過的山就更多了,包括珠穆朗瑪峰!
這些名山,或雄偉,或峻秀,或奇特,或妖嬈,令人宛若進入一個名流盛會,見到的是名聲震耳的明星、貴婦、學界泰斗或沙場英雄,他們衣著光鮮,氣宇軒昂,但每一人你都不相識,搭不上話,近不了身,是一個神奇又陌生的世界。
而我的大脊嶺,完完全全是位樸素無華,不善言談的鄉(xiāng)下老伯!
對于我來說,這位老伯是我的鄉(xiāng)里長輩,是我的恩人,他不像那些天下名山是供人欣賞、膜拜的,是給你雪中送炭的親人。很難想像沒有這一歲一枯榮、春風吹又生的山草,我鄉(xiāng)農(nóng)民怎么解決這一日開門七件事之柴即燃料!它默默付出,從不索取,它的品德,影響了全體鄉(xiāng)民。
幾十年來,我每次回鄉(xiāng),未進村,遠遠見到大脊嶺,我目不轉(zhuǎn)睛行注目禮;離別時,我目不轉(zhuǎn)睛行注目禮直到它在視野里消失。
我想我是了解阿花的,她那句“俺這里沒山?”后面省略的肯定是“我百看不厭,想看就看,何必辛辛苦苦跑老遠去看別人的山!”
呵,這或許更是我的心聲。
但我更愿意說:不薄他山愛家山。我曾撰文,希望我潮的畫家,尤其是山水畫家們,別總跑到他鄉(xiāng)寫高山飛泉、奇峰異石,畫我們樸素可愛的家鄉(xiāng)之山吧,那會是多么親切!
寫到這里,耳畔又響起《誰不說俺家鄉(xiāng)好》的旋律,這回的歌詞卻變成:
一座青山叫鳳凰,
一層層茶園繞山崗。
一隊隊姑娘似蝶舞,
一陣陣茶香隨風傳。
哎……
誰不說俺家鄉(xiāng)好,
一陣陣歌聲隨風傳。
而我的歌詞則只兩行:
大脊嶺呀家鄉(xiāng)的山,
你是我永遠的敬亭山!
編輯|張澤慧
審核|詹樹鴻